【桑树价格网】桑细菌性疫病
一、分布及危害
桑细菌性疫病,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、烂头病,是我国蚕桑区的主要病害之一。在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四川、辽宁、河北、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陕西等栽桑地区都有发生,以江苏、浙江发病较为严重。据江苏镇江、高资和桥头调查,严重时枝梢发病率100%,顶芽和嫩梢一片枯焦,对蚕业影响很大。
二、症状
病菌可侵染桑树的叶片、嫩梢和枝条,以新梢、嫩叶受害较为严重。感病嫩叶初生圆形或多角形油渍状、半透明斑点,扩大后成褐色至暗褐色斑,周围具褪色晕圈。病斑多时,可连接成大块的焦枯大斑,天气干旱时有的病斑中间破裂。发病较早的嫩叶,还会发生皱缩。叶柄、叶脉受害,形成黑色细长条状病斑,叶片皱缩卷曲,较后叶片焦枯易落。枝梢受害,产生水渍状条纹斑点病斑,病菌可深入皮层、韧皮部、木质部并达到髓部,使木质部和髓部变褐色,横切面可见病原细菌溢脓。后期病斑黑褐色,空气潮湿时,病部也可见细菌溢脓,整个嫩梢弯曲发黑枯死。苗木受害,常整株桑苗枯死。
三、病原
丁香假单胞桑疫病菌变种[pseudomonas syringae pv. mori(boyer&lambert) youn. dye &wilke]。菌体短杆状,两端钝圆,大小为0.5~0.6µm×l.2~2.5µm。一端生鞭毛1~5根,少数7根。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。菌落乳白色,圆形、扁平,边缘整齐,表面光滑,有绿色荧光。果聚糖反应阳性,需氧生长,不还原硝酸盐,不产生h2s,产氨,不生成吲哚,不液化明胶,不凝固,淀粉水解弱,v·p反应和氧化酶反应阴性。生长温度范围l~35℃,较适温度28~3l℃,致死温度为51℃/l0min,可生长的ph范围是6.1~8.8,较适ph为6.9~1l。
四、发病规律
病菌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,春季桑树发芽展叶时即开始侵染。病菌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,由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。病害在生长季节可不断蔓延扩展,但以梅雨期和夏秋台风后发展较快。这是由于风雨既有利于病菌的传播,又因造成伤口而有利于病菌的侵入。据调查,在丘陵地区较高的地方,尤其是风口处,常较低地及避风的地方发病重。此外,不同的桑树品种抗病性有差异,如有桑园栽植湖桑21号,发病率达90%以上,顶梢一片枯黄(枯焦),而湖桑13号发病率较低,抗病力较强,且抗性较稳定。
五、防治措施
1、因地制宜,选用抗病品种,如剑持桑、湖桑13号和197号、荷叶白及荷叶桑等。但品种的抗病性不是绝对不变的,须配合适宜的环境条件,如土壤的酸性不宜太强,排水要好,不要偏施氮肥和栽植过密,加强抚育管理,促使桑树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性。
2、结合修剪剪除病梢,特别是冬季应自病部下5~l0cm处剪除,并集中烧毁,这是尽量减少次年春初侵染来源的重要一环。
3、发病初即进行喷药,一般使用500~1000单位的链霉素,每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,有较好的效果。用500单位土霉素溶液喷叶(应先剪去病梢、叶),10天后再喷l次可控制病害蔓延,这对桑、蚕都无药害,喷药应避免在中午进行,同时只喷上部嫩梢、嫩叶即可。
4、从外地引进苗木和接穗必须严格检查,剪除病部并集中烧毁,必要时应把接穗浸于50℃温水中浸30min后取出,可以杀死
相关阅读:
桑树萎缩病怎样防治
重瓣扶桑的种植技术简介
春季应加强对桑树的治虫施肥